疫苗接種|衞生署列清單予醫護呈報接種後異常情況 如嚴重經專家審議後可提撤銷認可

社會

發布時間: 2021/02/22 21:55

最後更新: 2021/02/25 12:31

分享:

分享:

(經濟日報資料圖片)

港人本周五正式「開打」新冠疫苗,政府疫苗臨床事件專家委員會就接種後不良反應訂指引,醫護、牙醫或中醫可向衞生署呈報相關個案;委員會會就嚴重個案開會審議,評估是否與疫苗接種存因果關係,一旦風險過大,署方未待因果關係評定,可先叫停部分人士接種,嚴重可撤銷有關認可。

財委會周五亦會商討疫苗接種保障基金,衞生署稱市民接種後如致嚴重殘疾或死亡,限2年內可申索,惟當疫苗獲正式註冊後,賠償就交由藥廠負責。

新冠疫苗陸續抵港展開接種,港府設立的新冠疫苗臨床事件評估專家委員會今日(22日)首次聯同衞生署見傳媒,解釋疫苗接種後出現的異常事件監察,按世衞及歐盟建議,制定「嚴重或非預期疫苗種異常事件(AEFI)」及「疫苗接種關注事件(AESI)」清單。

衞生署藥物辦公室總藥劑師林豐盛解釋,因應世衞及歐盟建議,制定「嚴重或非預期疫苗種異常事件(AEFI)」清單,列出15種接種後出現的任何醫學事件,抑或是嚴重程度與產品標籤資料說明不一致,包括面癱、吉巴氏綜合症、橫貫性脊髓炎及死亡等,並會按清單恆常監測。

他強調,異常事件不一定因接種疫苗所致,如市民接種後有異常,醫護、牙醫、中醫或藥劑業可向署方網上呈報;如屬嚴重事件,專家委員會將就個案審議,按接種時間關聯性、有關疾病本港背景數據等資料,斷定異常事件是否存因果關係,或是無法分類等。

專家委員會共同召集人孔繁毅表示,每種異常事件有不同的時間性,委員會會制定指引予醫護參考,包括嚴重過敏會於接種後15至30分鐘出現、吉巴氏綜合症或面癱則於接種後6至8星期等。

衞生署助理署長(藥物)陳凌峯則稱,臨床事件專家委員會審議後,如確實事件與接種疫苗相關,可更新有關疫苗標籤或加上適當安全字句,一旦發現有關疫苗風險過於效益,會即時轉交予認可新冠疫苗供港緊急使用的疫苗顧問專家委員會商討,決定需否撤銷有關疫苗認可。

至於甚麼情況撤銷疫苗認可,陳凌峯指難以一概而論,強調署方會一直持續監察疫苗的安全性,如有關事件影響大,不一定要等委員會判斷是否因疫苗而起才叫停,可先要求部分人士或群組停止接種。署方亦會定期發布疫苗接種異常事件數據,預計每兩星期更新一次,2月底開始接種,最快3月中有首批數據。

財委會周五亦會商討疫苗接種保障基金,陳凌峯解釋,市民如需索償須有註冊醫生證明,及經專家委員會審議,如未能排除與疫苗存因果關係或屬不確定就可獲賠償;惟因預期新冠疫苗未來持續收集更多數據,陸續取得不同國家正式註冊,疫苗獲正式註冊後,就改由藥廠負責賠償。

實時追蹤香港各地區疫情個案,立即下載經濟日報App:http://bit.ly/2JdOaiS

訂閱Telegram最新🍴✈️🎁優惠及送禮情報:https://bit.ly/3bebLM2

記者:陳正怡